【454】和气生财(4/5)

作品:《重筑2005

道:“来日方长嘛,以后货就多了……这样,我给您交个底,1880,图个吉利……我这已经又给您让8块钱了。”

“你给我滚蛋!”

黄盛一副有点牙疼上火的模样,这里面有真的火气,也有籍此表达两人关系非同寻常的用意,顿了一顿,道:“咱们也别在这里扯澹了,一共就8000台而已,丢不起这个脸……1800!”

“1880!不能再低了!”

手机成本确实高,苇庆凡说的自然有水分,但物料、运输、代工、仓储更各种存储加起来,也接近1750了。

如果算上综合成本,按照目前的出货量,公司的综合利润率仍然是负的,40万台后才能开始盈利!

苇庆凡第一批就愿意分货给渠道商,纯粹就是吸取小米教训,从一开始就跟渠道商打好关系,宁愿自己少赚一点——前世小米手机自然也有利润,也的确不如苹果三星华为,但自然有差价的,与渠道商关系不好,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不是硬件利润低,而是不肯让利。

比如华为ate系列、系列,假定毛利润3000或更高,给渠道商的出厂价可以比官方价便宜1000,而小米毛利润1000,却都要自己吞掉,继续沿用互联网思维在线下发展小米之家,拒绝给渠道商分利润。

当然了,未必是小米不肯去走供应商,而是产品价格提不上去,利润更低,能分出去的就更低,供应商和店员也都更积极去推利润高的产品——所以才有年年上演的冲高端。

1000块的手机毛利润可能只有100块,2000块的手机毛利润可能有300块,而8000块的手机,毛利润可能超过5000块!

所以才有“品牌溢价”的说法,所以才有底气去给渠道商分利润。

小米高端化不成,又被“发烧”“性价比”压着,利润上不去,自然就更舍不得分出去。

然而,要把小米之家开到第三方供应商的规模,需要多少人力物力?需要多少精力人力去管理?

这未必是小米的模式落后,而可能是太超前……但总之,现实里只有成王败寇,只有结果论,小米成也由此,败也由此。

在互联网思维里,就是端到端打通,拒绝中间商赚差价。

这是小米创业的出发点,苇庆凡借了这个思路,却不准备一直走小米的路,他要半路跳到华为的道路上。<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《重筑2005》 最新章节【454】和气生财,网址:https://www.bqg999.org/277/277949/455_4.html